2017.12.06【福氣的臺灣人】第246次聚會全紀錄

【福氣的臺灣人】第246次聚會全紀錄

臺灣人權文化協會與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一起合辦《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此講堂的演講延續「福氣的台灣人聚會」場次。

♣本次演講訊息:
【時間】2017.12.06 (週三) 晚上 6:30~8:30
【地點】臺中市文化中心地下一樓視聽放映室 (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主題】奈微米系統技術在智慧城市發展上之應用與產業未來性
【主講人】鄭裕庭老師

  FB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23089381330069/
報名方式:
(1) 因座位有限,請您事先報名,以便工作人員為您準備舒適的場地。
(2) 活動報名請填寫『 GOOGLE 表單
(3) 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加入講堂志工的行列,志工報名請FB私訊。
(4)《島嶼文化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REUNION/
合辦單位:臺灣人權文化協會、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講者介紹-

鄭裕庭
於1991年畢業自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隨即直升該研究所完成碩士學位。服役期滿之後,負笈美國至卡內基美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因本身對從事電子材料研究的執著,加上機緣的牽引,隔年於完成第二個碩士學位之際,轉赴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從事與微機電系統領域相關的研究。並於2000年取得電機工程博士的學位。畢業後即於IBM華生研究中心(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Yorktown Heights, NY)擔任研究員一職,從事新一代系統封裝 (SOP, System on a Package)的設計與開發。自2002年回國貢獻服務,加入交大電子助理教授從事微機電系統及系統封裝技術的研究開發,分別於2005、2009年升等為副教授與教授。研究領域以微機電製程技術、生醫感測、系統封裝等三大方向為主。實驗室以研發微系統整合的前瞻技術,搭配微機電元件之設計與製造,以期應用於無線、光通訊以及植入式生物診斷系統晶片整合之上。鄭教授亦積極於學術服務,曾於包括IEEE Transducers、Sensors、NEMS、ISMM、ISSNIP和APCOT在内的國際會議上擔任技術議程委員,並在交大曾任推廣教育中心主任、教發中心主任、副教務長、以及奈米國家型計劃副執行長。鄭教授現任為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

-講題摘要-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製造技術蓬勃發展,業已加速新材料與新應用市場之需求開發。本此演講,將藉由台灣以自有奈微米系統與產業鏈技術發展智慧城市之做法以及歐美國際智慧城市之發展經驗,來探討相關產業之未來性。

-------------------------

《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
臺灣許多的人文歷史值得這個美麗島嶼上的人們來認識,但因過去的殖民壓迫、高壓統治,使得當時的人們無法享受到本土人文歷史的滋潤。現今社會步入民主化,這豐富的人文內涵需要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我們舉辦《島嶼文化講堂》,希望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來補足體制教育的縫隙,並為臺灣的文化注入普世價值的人權觀。人文歷史是社會的靈魂,過去空白的部分,希望透過與您分享的內容,一起來填滿,《島嶼文化講堂》期待您的蒞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