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1【福氣的臺灣人】第242次聚會影音全紀錄

【福氣的臺灣人】第242次聚會預告

臺灣人權文化協會與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一起合辦《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此講堂的演講延續「福氣的台灣人聚會」場次。

♣本次演講訊息:
【時間】2017.10.11 (週三) 晚上 6:30~8:30
【地點】臺中市文化中心地下一樓視聽放映室 (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主題】喜願的共合大夢
【主講人】施明煌老師

  FB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95916427352044/
報名方式:
(1) 因座位有限,請您事先報名,以便工作人員為您準備舒適的場地。
(2) 活動報名請填寫『 GOOGLE 表單
(3) 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加入講堂志工的行列,志工報名請FB私訊。
(4)《島嶼文化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REUNION/
合辦單位:臺灣人權文化協會、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講者介紹-

從基層勞動者到專業經理人,任職角色多元,累積豐富的工作改善實務經驗。1999年自力成立喜願麵包工作坊,2005年-20063年完成台灣319隱野民居建築記錄,2007年金融風暴國際糧價飆漲,自組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推動台灣小麥復耕,2011-2012年相繼成立喜願大豆特工隊、喜願雜糧聚樂部、喜願農業戰鬥營等工作團隊。2012年為能有效串連資源,決以「喜願麵包工作坊」為運作核心,將各團隊組合成「喜願共合國」(喜願社區協力農業營生群組Rejoice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Living Group)致力追尋屬於喜願自己「安貧樂道」、「身心安頓」、「穩實安命」的營生模式。

而為解決台灣農糧產業結構中斷鏈的加工與系統性的困境,又在2014.9陸續成立「喜願穀物製粉所」(彰化二林)與「喜願日光發電場」(彰化芳苑)、「喜願咱糧儲備中心」(雲林元長)提升雜糧篩分加工品質,建構自主垂直整合產業鏈,並透過「具名化」的承諾,連結「生產者」、「加工者」、「服務者」、「消費者」相互的承諾,建構台灣小型的糧食供應環圈。

-講題摘要-

■從喜願麵包到喜願小麥..喜願咱糧:故事都是從意外開始
喜願行:一個集名詞、動詞與形容詞的團隊。
■ 簡單但不孤單;很艱難但不險惡的路
經營事業,不是拼誰最會說故事,也不是拼誰最會賺錢,更不是拼誰的廠房大,而是拼誰能撐最久。
在解決自己問題之前,先解決別人的問題,自己的問題就會最小化
■ 實踐就是最好的批判-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喜願好農壯遊(2010)+咱糧學堂(2011)+喜願農事戰鬥營(2012)+野創盃(2016野生創客)
■ 凝視的危機與自處之道
面對無時無刻存在的外部危機,從喜願日光發電場(2014)-喜願穀物製粉所(2014)-喜願咱糧儲備中心(2017),建構垂直整合產業鏈,自立自主,產銷趨於平衡,共生、共濟、共享、共好的「公民品牌」實踐。

-------------------------

《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
臺灣許多的人文歷史值得這個美麗島嶼上的人們來認識,但因過去的殖民壓迫、高壓統治,使得當時的人們無法享受到本土人文歷史的滋潤。現今社會步入民主化,這豐富的人文內涵需要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我們舉辦《島嶼文化講堂》,希望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來補足體制教育的縫隙,並為臺灣的文化注入普世價值的人權觀。人文歷史是社會的靈魂,過去空白的部分,希望透過與您分享的內容,一起來填滿,《島嶼文化講堂》期待您的蒞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