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福氣的臺灣人】第240次聚會影音全紀錄

【福氣的臺灣人】第240次聚會全紀錄

臺灣人權文化協會與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一起合辦《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此講堂的演講延續「福氣的台灣人聚會」場次。

♣本次演講訊息:
【時間】2017.09.06 (週三) 晚上 6:30~8:30
【地點】臺中市文化中心地下一樓視聽放映室 (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主題】無形文化資產、當代傳承與教育
【主講人】 黃貞燕老師

 

  FB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1877889499286/
報名方式:
(1) 因座位有限,請您事先報名,以便工作人員為您準備舒適的場地。
(2) 活動報名請填寫『 google 表單
(3) 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加入講堂志工的行列,志工報名請FB私訊。
(4)《島嶼文化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reunion/
合辦單位:臺灣人權文化協會、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講者介紹-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同時擔任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民俗審議委員、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等館務發展諮詢委員等

以博物館與地方社會、博物館政策與文化遺產學為主要研究課題。

-講題摘要-

在無形文化資產理念下,教育是使傳統與民間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獲得認可、 尊重以及持續生命力的關鍵。其課題包括社群/社區的培育與培力,針對公眾的教育推廣;其方法應著重傳統與民間文化內涵的詮釋與轉譯,使其再次進入當代生活脈絡、甚至與社會公共價值連結。

 

-------------------------

《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
臺灣許多的人文歷史值得這個美麗島嶼上的人們來認識,但因過去的殖民壓迫、高壓統治,使得當時的人們無法享受到本土人文歷史的滋潤。現今社會步入民主化,這豐富的人文內涵需要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我們舉辦《島嶼文化講堂》,希望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來補足體制教育的縫隙,並為臺灣的文化注入普世價值的人權觀。人文歷史是社會的靈魂,過去空白的部分,希望透過與您分享的內容,一起來填滿,《島嶼文化講堂》期待您的蒞臨!

《島嶼文化講堂》為社會教育,並以公眾性為主,目的在深化臺灣人們的文化內涵,及推動人權的普世價值,希望藉此培養具有人權內涵的臺灣文化。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