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福氣的臺灣人】第239次聚會全紀錄

【福氣的臺灣人】第239次聚會全紀錄

臺灣人權文化協會與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一起合辦《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此講堂的演講延續「福氣的台灣人聚會」場次。

♣本次演講訊息:
【時間】2017.08.23 (週三) 晚上 6:30~8:30
【地點】臺中市文化中心地下一樓視聽放映室 (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主題】大肚山台地平埔族群的重建與研究
【主講人】計文德 老師

  FB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7183787805263
報名方式:
(1) 因座位有限,請您事先報名,以便工作人員為您準備舒適的場地。
(2) 活動報名請填寫『 google 表單
(3) 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加入講堂志工的行列,志工報名請FB私訊。
(4)《島嶼文化講堂》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reunion/
合辦單位:臺灣人權文化協會、水源社、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講者介紹-

臺灣彰化出生。
現任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專任副教授,並兼任於靜宜大學。閒暇之餘,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志工。
主修歷史學,研習臺灣史、南島語族文化、家族史學暨族譜學等。
自民國67年(1987)起在臺中海線暨大肚山一帶活動,深深的愛著這片土地,三十年來嘗試探索著土地上生命的故事,幸福滿滿。

-講題摘要-

自遠古以來,臺灣中西部大肚山台地上居住著一群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荷人開始,經明鄭下迄清代,三百年的文獻上,記載了幾個在此生活的族群與部落。

學者們研究,拍瀑拉族(Papora)族群即分佈於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以北,大肚丘陵以西至海岸一帶的山坡與平原上,有著牛罵(Gomach一名感恩)、沙轆(Salach一名遷善、又名迴馬)、水裏(Bodor)、大肚(Tatuturo)四個社名出現。也就是分佈於今日臺中市清水、沙鹿、梧棲、龍井、大肚、烏日等幾個行政區劃裡。

近些年來,若干學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提出大肚山東南的貓霧捒社(Babusaga)疑似屬於同一族群,此論點似將臺中市南屯、西屯兩行政區也包含在拍瀑拉族群裡。
本次講題,即作此方面探討。

-------------------------

《文青水曜日,島嶼文化講堂》
臺灣許多的人文歷史值得這個美麗島嶼上的人們來認識,但因過去的殖民壓迫、高壓統治,使得當時的人們無法享受到本土人文歷史的滋潤。現今社會步入民主化,這豐富的人文內涵需要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我們舉辦《島嶼文化講堂》,希望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來補足體制教育的縫隙,並為臺灣的文化注入普世價值的人權觀。人文歷史是社會的靈魂,過去空白的部分,希望透過與您分享的內容,一起來填滿,《島嶼文化講堂》期待您的蒞臨!

《島嶼文化講堂》為社會教育,並以公眾性為主,目的在深化臺灣人們的文化內涵,及推動人權的普世價值,希望藉此培養具有人權內涵的臺灣文化。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