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仁專欄–台灣和平中立與台日關係(對話)

(圖片源自網路)

台灣和平中立與台日關係(對話)

鄭欽仁

12月14日台灣和平中立大同盟舉辦「和平‧中立‧新台灣」講堂,由李明峻先生發表「台灣和平中立與台日關係」,立論平實,可供各方參考,筆者以「與談人」身分不擬重複介紹他的觀點,祇說幾點感想。

台日關係與國家安全 

提到台日關係,目前雙方關係是最好的階段,譬如12月11日日本交流協會在國賓飯店舉辦的「平成二十六年度天皇誕生日祝賀接待會」,台灣民間各界踴躍參加給日本方面足夠的面子,馬政權的代表卻強調是自2008年以來的成就,簽訂了漁業協定。其實這是多年來台灣人民努力的成果,特別是在日本核災時台灣人的人道表現。
關於漁業問題,2010年10月5日台灣安保協會舉辦「美日安保同盟五十年與台灣安全」國際研討會時,日本眾議員中谷元(Gen Nakatani,前日本防衛廳長官)公開表示:關於尖閣列島(釣魚台)問題,應「たなあげ」(束之高閣),至於捕魚問題,在舊金山和約前台灣漁船來往沒有問題,和約後成為問題。他回國後擬向外務省(外交部)建議,因為這是「超黨派」問題。以此看來,釣魚台與漁業問題,早應解決,祇因馬政權在2008年成立後,採「疏離美日」與「親中政策」,故至今年(2014)漁業問題纔獲解決,未免嫌太遲。(註1)
話說回來,今日台、日關係是最佳階段,由於人民的努力而由馬政權收割成果。
台日關係在雙方的國家安全保障上是唇齒關係,台灣在地緣政治上處於第一島鏈,日本有識之士認為台灣如果被中國掠奪,日本也可能亡國。
論及國家安全問題不能不提到美國。美日之間有同盟,但台灣與兩國沒有邦交。台灣安全問題依賴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該法是其國內法,萬一中國的武力無法箝制時,美國的方針會不會改變,不能不存之於心。
目前的情形:由於2005年2月的美日安保協議的防禦範圍包括台灣在內,這也就牽動台日發生防衛關係,但這件事也引起該年4月中國發動反日運動。(註2)
台灣一旦有事,美軍援助,日本將做為美軍的後援,這關係日美共同防禦的「集團自衛權」的行使。(註3)
有關台灣安全,另有日美的「防禦指針」,對台灣來說,顯得格外重要。

日、美的防禦指針 

日、美之間有三次的防禦指針之制定。第一次防禦指針是1978年針對蘇聯的威脅;第二次在1997年為對付北韓的核武與飛彈。第三次為對付中國的崛起,本擬在今2014年年末發表,但因12月有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據近日新聞的報導,將延至明年。
這第三次的防禦指針,根據最近 Joseph Nye 的接受訪問,說出制定的背景,以為:中國擴張武備、進出海洋,又北韓的核武與飛彈的開發,設定「灰色地帶」會發生事故,擬以對付。所謂「灰色地帶」可以令人想到中國漁船的侵入日本領域,隨著武力的攻擊,侵害主權。尤其是針對中國可能製造的所有事端研擬對策,反應日本行使「集團(體)自衛權」。即是說,第三次「防禦指針」是針對中國。(註4)又,中國可能藉釣魚台之事故,以民船編成的「第二海軍」乘勢入侵台灣;也就是說,入侵釣魚台的目的,實是劍指台灣。總之,第三次防禦指針是防止中國的武力侵略,當然也涵蓋台灣的安全在內。

中立國與台灣的條件

有關台灣選擇中立國的路線問題,李明峻的論文已經解釋很清楚;簡單的說,中立國在國際上要有近鄰諸國的支持,在軍事上有自衛能力,在經濟上不得與他國締結關稅或經濟同盟。由此情形來衡量台灣,顯然台灣不夠條件。就以日本來說,安倍晉三總理主張「集團(體)自衛權」也引起各黨派的紛擾反對。於是岡崎久彥主張不能完全以「法律論」來處理問題,也就是不應只停滯在憲法的議論上,應該從國家的「安全論」考量,以面對強大的中國。理由是現代的戰爭要單獨防衛困難,日本難以對付中國。岡崎甚至說,只有駐留遠東的美軍也無法對抗。為了維持東亞的軍事平衡,日美有共同對付的必要,即在客觀情勢有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必要,故岡崎的說法獲得支持,於今年7月1日用「閣議」的辦法通過集體自衛權的議案。(註5)
以此回過頭來看台灣,台灣要成為永久的中立國,等同於台灣的國家承認運動,也可以看作兩者合一的運動,即是目前台灣人所追求的目標,但必須覺悟是漫長的獨立運動。這就是以下所說的國家承認問題。

「不被承認國家」的問題

目前國內沒有看到「不被承認國家」(Unrecognized States,或作未承認國家、非承認國家)作為專題討論,廣瀨陽子助理教授有一篇文章專門討論在國際上這種國家的情形,台灣被列為首例。
簡單的說,不被承認國家是具足國家的「體裁」(內在與外在的條件),在國際上不被承認的主體。未被承認國家決不是在國際上新的現象,而是冷戰期或冷戰後誕生的事例。未被承認國家被忽視,難免威脅世界的安定與和平。
廣瀨又認為不被承認的國家在國際法上顯然發生矛盾。追求獨立的民族主張「民族自決」原則,是合乎國際法;但另一方面佔有的國家(也可能是殖民地的「母國」)主張「領土完整、主權尊重」。這兩者在國際法上都是重要原則,但相互矛盾。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為優先,有許多國家獲得獨立,如東帝汶、南蘇丹就是例子。(註6)
然而以此來回顧台灣,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沒有日本為「殖民地母國」問題,但有聯軍指派的蔣介石之中華民國佔領,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喪失國家承認,被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台灣若正名為台灣或人民自決,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以繼承中華民國的主張擁有台灣,這也是消除北京的糾纏的方法之一。
國際上的未被承認國家常被利用,不論是美國或俄國都利用作基地,名目上是維持這些國家的和平。除此之外,因國家地位不平等,在經濟上或軍購上被剝削,在外交上不能以官方正式來往,也是藉故的貶低其地位而覓自己的利益。
以此看來,台灣要成為永久和平中立國,首要在爭取國家的地位,也就是國家的主權,在這意義上主權和獨立權是同義。(註7)

美國的阻害 

台灣人信奉民主主義,自由、人權、民主、平等與法治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台灣人歷經戰前、戰後的殖民地統治,要追求自己國家的理想是當然的。過去台灣人雖然不得不容忍蔣介石的專制獨裁統治,但1950年代以來的高中學生都在背誦林肯的蓋提斯堡演講詞。台灣人肯定美國的價值觀,就是美國的先賢能夠說出民有、民治、民享的偉大詞句。
但是目前台灣的民主政治從一黨獨裁解放以來,舊勢力(ancien regime)的幽靈還在,台灣人要求進一步深化民主,但美國的上層人士.掌權人士開始圖謀一己的利益、向中國霸權妥協,卻回過頭來壓迫追求民主價值的台灣民族,背叛他們的祖先努力追求的「人類普世價值」和建國精神,似乎不曾感到慚愧。而這些價值與精神是他們的祖先當做肩負的歷史使命在推向全球而獲得世人的肯定。
如今,台灣正走在這一普世價值的康莊大道上,美國卻左顧右盼中國的臉色,也因此美國常以反對台灣獨立作文章,指台灣是「麻煩的製造者」,但中國並沒有因台灣不宣佈獨立而片刻放棄攻台的準備。美國也不敢因此而指責中國是「麻煩的製造者」
但美國顧及在亞洲甚至在台灣的利益,卻不能不利用雄踞地緣政治戰略地位的台灣以鞏固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充分利用「不被承認國家」的弱點而加以剝削,或以高價出售已三十年陳舊的武備來對抗中國霸權。如今美國和中國一樣成為台灣人、甚至其他被壓迫的民族追求人類普世價值的公害。話說回來,台灣的國家藍圖之困境就在這裡。

台灣的出路 

台灣的地位,東臨太平洋,北是東海,西接台灣海峽,南有巴士海峽和南海;其地緣政治的戰略地位控制東西航道,維繫世界各國利益。台灣若淪入他人單方面的控制,各國的利益將直接受損害。台灣人若不自覺自己的處境,不能向世界強硬的表示自己的國家自主意識,有可能被征服或被出賣而淪為中國的殖民地。台灣身處強權的矛盾中,矛盾是尋求出路的窗口,故應自立自強以主權國家為追求目標,如此或許能在強權追求「勢力均衡」之下成為中立國。但台灣人民必須眼盯著國際局勢的演變,在國際矛盾中知道抓住時、空的機會,還切望有個魄力的領導人敢向帝國主義者說「不」。

---------------------------------------------------------

註釋

1. 2010年台灣安保協會主辦會議,當時筆者為理事長,在開會前夕的宴會上與日本駐台武官表示對釣魚台與漁業的看法,內容與中谷元的主張相同。不過10月4日夜與5日夜的宴會上,分別對駐台武官與中谷元加上兩點意見:希望日本對中國表示釣魚台問題是台、日之間的問題,與中國無關。其次,台、日共同舉行海上救災演習,如同直布羅陀的歸屬問題,即西班牙與英國之間有爭議,但兩者共同舉行海上演習。關於演習事情,中谷元還問我由哪一方提議。當時馬政權是親中反日,不可能由馬政權提議。後來馬政權與中國共同演習,希望大家能特別留意。

2. 2005年4月中國發動大規模的反日運動原因很多,甚中之一就是關係台灣問題,參考毛里和子(Mori Kazuko)著『日中關係-戰後から新時代へ』,岩波新書1021,岩波書店,2013年3月5日第9刷發行,相關問題見該書第5章。

3. 有關「集團(體)自衛權」的行使,日本不以「修憲」而以「釋憲」來解決,參考筆者「日本『釋憲』與日、美同盟的『進化』」,刊載『台灣安保通訊』第30期,2014年4月20日。如所預料,7月1日安倍內閣以閣議通過「集團自衛權」問題。又,前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池田維在12月6日參加「2014年亞洲新態勢與台灣角色」國際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表示:日本在平時與美國之持有「台灣關係法」不同,沒有直接涉及台灣的安全保障問題。但是一旦發生武力衝突,為對付周邊地域的新的國際紛爭,基於日美同盟,日本將由側面支援美軍的活動。(此研討會是由新台灣國策智庫與美國的 Project 2029 Institute 共同主辦,在台北市的六福皇宮永樂宮舉行)。

4. 有關「防禦指針」問題,有心研究者可以參考日本的前防衛事務次官守屋武昌(Mori Takemasa)的兩篇論文,一是「新がイドラインは対中メッセージ」,刊載Voice,2014年8月號。另一文是「安全保障の歷史は欲望の歷史」,刊載Will,2014年9月號。守屋有專著,如書名所示『日本防衛秘錄』,新潮社,平成25(2013)年10月出版。

Joseph Nye 接受國際關係的記者大野和基的訪問,文作「尖閣衝突の可能性はつねにある」,見Voice,2014年12月號。Joseph Nye在2000、2007年與阿米塔吉超黨派的合作,提出「阿米塔吉報告」,兩人及報告的重要性,無庸論述。

5. 岡崎久彥的主張,參考氏著「強大中國にいかに立ち向かうか」,刊載Voice,2014年10月號。此文論如何面對強大的中國,內容豐富,筆者祇取其中一點介紹之。

6. Unrecognized states問題,參考廣瀨陽子(Hirose Youko)著「動亂の影の主役『未承認國家』とは何か」,刊載『文藝春秋オピニオン 2015年の論奌100』株式會社文藝春秋,平成27(2015)年1月1日發行。

廣瀨是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的准教授(助理教授),在他的文章裡舉出9個未被承認的國家,其小者有7萬多人的「南Osetin共和國」,大者有450萬人的「巴勒斯坦共和國」,但有2300萬的台灣(中華民國)列為榜首,不被國際社會承認是國家。

7. 論主權與獨立權同義,見西井正弘編『圖說 國際法』,第三章,特別是第64頁。有斐閣,1998年3月30日初版第1刷。

2014年12月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